图为展览现场。 杨陈 摄
展名“意象”,取自中国传统美学中“美在意象”的观点。展览共分“天·人”“象·意”“约·繁”“常·易”四个部分,通过甄选的65件(套)民族服饰以及各民族制作服装的原料器具,展示少数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学意蕴,探索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可能性,讨论民族美学与现代审美的关联,启发更多人在弘扬民族美学的道路上守正创新、赓续民族文化。
展览不仅在内容设计上独具匠心,在展陈设计上也做出了创新。展标的设计来源于万花筒的图形构成创意,用万花筒对称排列成新的视觉图案,交织出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追求意象美的生活美学。展标上的四个图案,是展览四个部分的代表性图案的变形。
展览空间采用了艺术装置与陈列并行的方式,将场景、设计、文字、展品融为一体,将少数民族生活的环境、节日的场景、服饰的色彩与纹饰一一解构重塑,融入到展厅的艺术装置当中来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从多种全新的视觉角度向观众呈现民族服饰之美。
据悉,本次展览中的最后一件展品,是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Giancarlo Mossi Borella专门为本次展览设计制作。他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元素中获得灵感,结合西方时尚艺术进行创新。希望通过这样一件既引领现代审美潮流又具有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服饰,引起人们对于民族美学如何在当代进行重塑的思考。
本次展览由南宁市博物馆、广西壮锦博物馆、南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广西金壮锦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协办。开展期间,南宁博物馆还推出了研学课程、展览配套研学折页等宣传教育活动,丰富观众的看展体验。(完)
机场“掌灯人”,辛苦了!****** 春运期间 全国各地机场航班大幅增加 一架架飞机平安起落的背后 离不开助航灯光机务员的帮助 这些机场“掌灯人”日复一日 在夜色中保障助航灯光 默默守护着旅客安全 每天穿梭于140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 保障1300多套灯具正常运行 夜幕降临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跑道的尽头 助航灯光机务员乔昱翛(xiāo) 正带着徒弟维修跑道的指示灯 一架架飞机从他们头顶滑过 这巨大的轰鸣声 已经与他相伴十多年 ![]() 在机场约99万平方米的停机坪和跑道上 共分布着1300多套灯具 乔昱翛和他的同事们 每天都要不停穿梭在这片 大小相当于140个标准足球场的区域内 保障每一只灯具正常运行 乔昱翛说,每一种助航灯光 都有其自己的作用 也跟民航和乘客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可能我们的一个细小差错 就会引起一个很大的灾难” ![]() 航班全部结束的深夜 是他们最繁忙的时刻 凌晨1点,塔台通知关灯 意味着一天的航班全部结束 这时,才是乔昱翛和同事们 最繁忙的时刻 正值一月一次的大检修 全组15个人 都要进入跑道全面检修灯光 从跑道的尽头开始 1300多套灯 几乎要挨个检查一遍 包括检查螺丝是否牢固 以及擦拭灯光透镜等 “我如果没有拧紧到位 松动的螺丝凸出来 就可能剐伤飞行器的轮胎 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损伤” 乔昱翛解释 ![]() 到了凌晨4点多 跑道上的气温降到零下10℃左右 所有的灯光全部检查完毕 再过一小时 新一天的航班又将开始起降 乔昱翛说 “干了这么多年 看着每一架飞机平安起落 每一名旅客安全落地 都和我们的付出有一份联系 就感到特别自豪 虽然我们干的只是一个小活儿 但完成的却是很大的一个使命” 为机场“掌灯人”点赞!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制片人/王兴栋 主编/马玮璐 总台记者/韩逾昊 王钢 康晓宇 编辑/张宁 校对/高少卓 ©央视新闻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